龚旗煌,男,1964年出生,汉族,福建省莆田市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9年获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中英联合培养)。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现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长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兼任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现代光学所所长;现任国际光学委员会(ICO)副主席、中国科协九届常务委员、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任科技部“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极端光学”系统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研究领域为非线性光学及超快光子学。从1983年起,从事非线性光学前沿与时空小尺度光学研究,从物性、新效应及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创新研究。提出通过激发态电荷快速转移实现超快及巨大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的新方法,实现了高性能超快低阈值全光开关;开拓飞秒/纳米时空高分辨光学测量,实现纳微结构超快光调控及电子态的人工调控。
在Nature Photonics, Nature Physics, Physics Reports和PRL等发表论文700余篇,SCI他引8000余次, H因子 40。授权发明专利26项,在纳米光子学会议、非线性光学材料器件会议等国际重要系列会议作邀请报告50余次。
20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3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5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996年获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1997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05年获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 曾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光学学会饶毓泰青年基础光学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研究成果2012年和 2014年两次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他还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 “全国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做出突出贡献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全国优秀博士后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侨界“创新团队奖”及“全国优秀留学归国人员” 、"作出突出贡献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 获得者和"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特等奖等荣誉和称号。入选人事部等七部委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95/96年第一、二层次人选。入选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万人计划)。
现任国际刊物Chemical Physics,Opt. Commun.,Adv. Opt. Matt.编委,《中国科学G报》常务副主编,《科学通报》,《物理学报》,Chin. Opt. Lett.和Chin. Phys. B等刊物副主编;曾任Opt. Lett.和Chem. Phys. Lett.编委。担任国际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量子电子学专委会秘书员和美国光学学会(OSA)国际委员会、Fellow遴选委员会委员等职。兼任中国科协常委、第六、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天文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国家基金委数理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当选美国光学学会Fellow、英国物理学会Fellow、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士(Fellow)和中国光学学会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