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官网北京大学新闻网 English
陈衍景
点赞:
陈衍景
点赞:
简介

  长期从事矿床学和矿床地球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造山与成矿,热液矿床分类与鉴别,前寒武纪地质与成矿。1987年提出23亿年地质环境突变事件(即大氧化事件),推动国际地科联在地质年代表中增设了23亿年界线,开拓了古元古代事件地质学或全球变化研究。系统创建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建立,揭示了碰撞造山带成矿规律,为碰撞造山带成矿预测和找矿评价提供了依据,促进了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发现和勘查。提出浅成作用的概念和新的热液矿床分类方案,揭示了浅成、变质和岩浆热液的本质差别,建立了甄别热液矿床成因类型的流体包裹体标识体系和地质标志,为判别矿床类型、评估勘查潜力和部署探矿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发现了造山型银、铅锌、铜、钼矿床的存在及其找矿潜力,发现大陆碰撞带和裂谷带与岩浆弧区成矿流体的一系列差异。提出矿床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有效探针,可用于指示构造格局和时空演化,特别是地质单元的构造属性及其演化,建立了碰撞型、裂谷型和俯冲型三类斑岩钼矿床的识别标志。教学和科研之余,热情为地勘单位、矿山和矿业公司传播成矿理论,提供地质勘查和矿床开发咨询。

个人经历

1962年生于山东省定陶县,1980-1990年期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学士、硕士、博士,获南京大学第四届新星科学奖。1990-1992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和1992-1995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博士后,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 1995至今,先后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矿床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讲授矿床学、区域成矿学、成矿作用原理等课程;曾获北京大学欧姆龙奖、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十佳青年教师)、优秀博士生导师和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导师。作为班主任,带出了四年内无不及格现象、无违纪现象、无平均成绩低于80分现象,100%以优良成绩通过英语6级,每年均被评为北京大学和北京市先进团支部和优秀班集体的班级,因此获得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

任多所大学、研究机构的兼职教授/研究员,多种学术团体或下属分支机构的委员、主任/首席,多家公司或生产部门单位的顾问。担任Ore Geology Reviews (2012-至今)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11-2013)副主编,Acta Geol. Sin. Chinese J Geochem (Acta Geochemica) 编委, <矿床地质><地学前缘>(EI)8种中文期刊编委;2014年开始担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碰撞造山带矿床研究组组长。2005-2010期间兼职组建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担任室主任),该室2010年晋级中科院重点实验室,2014年晋级中科院A类重点实验室。2003年起兼职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2006年起兼职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

科研成果

1987年以来,发表论文/论著300余篇/部。截至20213月,在科学引文索引(SCI-Expanded)中,被收录159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论文 125篇;被引用9340次,他引7337次,H-index53;在 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被收录204篇;被引用10573次,其中他引 9611次。

荣誉及奖励

1998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2004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年担任国家973项目《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首席科学家。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创建及应用》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独立获奖人),曾8次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科技奖励。2019年获建国70周年纪念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