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English GitHub
E-mail geosoftpku@tom.com
E-mail geosoftpku@tom.com
时空大数据与社会感知研究组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新闻通知 >> 新闻动态

John P. Wilson北大之行

发布时间:2019-05-01 点击次数:

2019418日,著名地理学家John P. Wilson应邀访问北京大学。Wilson教授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空间科学研究所所长、地理系教授、计算机科学系和社会学系兼职教授。在环境系统建模、GIS软件研发、空间分析技术及计算机模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国际性研究成果。创办了国际期刊《Transactions in GIS》,并担任其主编至今,同时还担任AAAG等国际著名期刊编委。在访问期间,他与刘瑜教授领导的时空大数据与社会感知研究组进行交流,并面向全校师生做了“The Current and Future States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With and Without Geodesign”的主题报告。

一、 与研究组成员交流

上午,黄舟副教授首先向Wilson教授介绍了研究组的基本情况,并重点介绍了社会感知的研究框架,以及研究组在这一框架下已完成研究工作和未来待开展的研究计划等。Wilson教授对社会感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肯定了研究组的工作,并将自己的思考理解与老师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然后,Wilson教授听取了姚欣、邢潇月、杨柳、陈瑗瑗和姜超五位研究组成员的近期研究报告,并针对相关研究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博士生姚欣汇报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空间交互矩阵的预测与补全工作,该研究是对空间交互定量模型的补充。Wilson教授就模型相关验证工作进行了提问,并建议深化研究背景。

          

硕士生邢潇月汇报了利用遥感影像基于深度学习进行人口活动量估计的研究工作,该研究用于揭示遥感影像所反映的城市物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深层联系。Wilson教授建议对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的优势进行更充分的挖掘,并针对实际应用需求对工作进行进一步扩展。

          

硕士生杨柳汇报了基于个体轨迹的用户画像,该工作通过提取轨迹的时空和语义特征,预测个体属性如性别、年龄、户口情况等,研究成果可运用于用户画像、个性化推荐等场景。Wilson教授建议可将轨迹特征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并以住宅状态与人口寿命相关为例进行了说明,可尝试用轨迹特征结合环境来解释人口寿命的差异。

          

硕士生陈瑗瑗汇报了基于微博签到文本提取居民对城市的情感态度,并作为城市特征进行时空模式探索的研究工作。该研究将城市情感与人口、环境、社会交互因素结合起来,从主体角度进一步理解城市各方特征。Wilson教授建议在结合多源数据的研究中,考虑时间维度进行拓展分析。

          

博士后姜超的研究针对犯罪现象的复杂成因,提出了一种重点考虑多维度时空特征的分析框架和实现方法,并基于2010DP半岛的入室盗窃犯罪,展示了通过该方法识别各类犯罪影响因素、理解其局域作用机制的具体途径和有效性。Wilson建议考虑犯罪数据的不确定性问题。

          

经过一个上午的交流汇报,研究组成员听取了Wilson教授的点评,对研究工作的价值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思考。也期待在Wilson教授的启发和鼓励下,研究组能够不断涌现更优秀的研究成果。会后,所有参会的老师同学和Wilson教授进行了合影留念。

 


二、主题讲座

下午,Wilson教授进行了以“The Current and Future States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With and Without Geodesign”为题的主题报告。报告中,Wilson教授首先阐述了空间科学的定义及其重要性,认为空间科学是类似于统计学的促进学科,基于位置的分析、建模与可视化有助于解决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棘手问题。Wilson教授认为GIS不仅是记录系统,也是分析洞察系统与交互系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物种保护、可持续性等变的越来越具有挑战性,GIS由于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强大的地理信息内容和背景等多方位的支持而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最后,Wilson教授重点介绍了Geodesign的概念、实践以及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并介绍了Geodesign在全球范围内的课程情况。他指出,融合空间科学与各专业领域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Geodesign在应对严峻和持久全球性问题具有新的机遇与挑战。报告给在座师生带来很多启发,在提问环节,Wilson教授就GISGeodesign与老师同学们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最后,刘瑜教授为Wilson教授赠送讲座荣誉纪念牌,感谢Wilson教授的分享报告。该讲座是北大遥感地信名家讲坛系列第二十一讲,得到了北京大学高端学术讲座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