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der:Male
Alma Mater:北京大学
Education Level:Postgraduate (Doctoral)
[MORE] Academic Honor:2012 National Excellent Green ;
2015 People Plan Young Talents ;
2022 Changjiang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2020-10-01 亚太等离子体物理(AAPPS-DPP)青年科学家奖
2017-10-18 2017年全国空间天气青年创新奖
2015-09-01 2015年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2012-09-01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2010-09-01 201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何建森,北京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日球层的理论与探测,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太阳风的起源与演化、太阳风与太阳系小天体的相互作用、日球层与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空间等离子体基本物理、日球层带电和中性粒子探测技术等。发表SCI论文160多篇,被引4500多次。
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提出“磁重联+波湍动”联合驱动太阳风起源的模型,揭示磁重联激发波湍动上传形成阿尔芬性磁折回的物理图像;提出原初太阳风湍流非线性串级作用的新理论,更新阿尔芬性湍流串级的传统认知;提出太阳风动理学湍动的二元波动理论,揭示湍动在动理学尺度下的物理图像;提出基于卫星星座探测重构空间三维磁重联的方法,发现电子在重联扩散区的捕获加速现象;提取粒子相空间密度的本征模扰动,发现空间等离子体本征模激发的直接证据;发现人造航天器与自然小天体在内水星轨道的交会,揭示短周期彗星向岩石性彗星的演变之路。
研究成果入选欧空局Cluster、SolO等官方网站的科学亮点,入选PSP四年科学进展回顾,被AAS等学术学会作为研究亮点报道,被原图引用支撑欧空局THOR和Debye等空间探测计划建议书的科学目标,支撑我国子午二期工程IPS项目、太阳系边际探测和太阳极轨探测等计划的科学论证,研究方法被SCOSTEP遴选用于DUWI日球层波动数据库的建设。
先后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获得空间天气青年创新奖、获得亚太等离子体物理青年学者奖、获得傅承义青年学者奖。担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AOGS-RAC成员,FASS期刊副编辑,EPP期刊、地球和行星物理论评编委等。
[1]Name of Research Group:日球层理论与探测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Group:团队聚焦太阳系的等离子体系统以及太阳系中的行星与小天体的空间环境,利用深空遥感和原位探测的手段,开展探测分析结合理论与模拟,研究空间等离子体的基本物理过程(如湍动和磁重联)、内外日球层的行星际介质特性、太阳风与行星和小天体的相互作用过程。
Click:
The Last Update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