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 刘树华,于飞,刘和平,张称意,梁福明,王建华,干旱、半干旱地区蒸散过程的模拟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3):359~366

  2. 刘树华,周彬,应用一改进的模式对北京夏季风、温和湿度场的模拟,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1),42-47

  3. 刘树华,刘和平,胡予,张称意,梁福明,王建华,沙漠绿洲陆面物理过程和地气相互作用数值模拟,中国科学D,2006,36(11),1037-1043

  4. 李婧,刘树华,茅宇豪,张称意,刘立超,梁福明,辛国君,王建华,不同生态系统CO2通量和浓度特征分析研究,地球物理学报,2006,49(5),1298-1307

  5. 李婧,刘树华,茅宇豪,不同人为干扰生态系统湍流通量特征研究,自然科学进展,2006,16(6): 697-704

  6. 茅宇豪,刘树华,李婧,不同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研究,气象学报,2006,64(3):325-334

  7. 范丽雅,刘树华,刘辉志,桑建国,绿化对城市大气环境及空气质量的影响,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11(1),85-93

  8. 刘树华,胡予,胡非,梁福明,王建华,刘和平,沙漠-绿洲陆-气相互作用和绿洲效应的数值模拟,地球物理学报,2005,48(5):1019~1027

  9. 刘树华,邓毅,胡非,梁福明,刘和平,王建华,森林下垫面陆面物理过程及局地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试验,气象学报,2005,63(1):1~12

  10. 刘树华,胡予,胡非,梁福明,王建华,刘和平,绿洲效应的模拟及内外因子的敏感性实验,大气科学,2005,29(6):997~1009

  11. 刘树华,李洁,刘和平,梁福明,王建华,Johnny C L Chan, Andrew Y S Cheng, 胡非,刘辉志,在EBEX-2000实验资料中的湍流宏观量特征,大气科学,2005,29(4):503~509

  12. 刘树华,李洁,刘和平,梁福明,王建华,Johnny C L Chan, Andrew Y S Cheng, 胡非,刘辉志,在EBEX-2000实验资料中的湍流耗散率、长度尺度和结构参数特征,大气科学,2005,29(3):475~481

  13. 刘树华,李洁,刘和平,梁福明,王建华,Johnny C L Chan, Andrew Y S Cheng, 胡非,刘辉志,在EBEX-2000实验资料中的湍流谱和局地各向同性特征,大气科学,2005,29(2):213~224

  14. 胡小明,刘树华,梁福明,王建华,刘和平,李炬,王迎春,北京区域近地边界层特征数值模拟,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4):514~522

  15. 胡小明,刘树华,山丘地形的陆面过程及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应用气象学报,2005,16(1):13~23

  16. 刘树华,邓毅,胡非,梁福明,刘和平,王建华,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2005~2012

  17. 刘树华,;蔺洪涛,胡非,梁福明,刘和平,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分散失机理数值模拟,干旱气象,2004,22(3):1~10

  18. 刘树华,胡非,刘辉志,XU.M,朱廷曜,金昌杰,森林冠层上湍流尺度、耗散率和湍流结构参数,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1):73~82

  19. 刘树华,李洁,文平辉,城市及乡村大气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1):91~97。

  20. 刘树华,张景光,刘昌明,荒漠下垫面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敏感性实验,中国沙漠,2002,22(6):636~644

  21. 刘树华,文平辉,张雁,洪钟祥,胡非,刘辉志,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敏感性实验,气象学报,2001,59(5):533~548

  22. 树华,李新荣,刘立超,张景光,陆面过程参数化模式研究,中国沙漠,2001,21(3):303~311

  23. 刘和平,刘树华,桑建国,森林冠层边界层湍流传输的观测和数值模拟,气象学报,1999,57(6):715~728

  24. 刘和平,刘树华,桑建国,不同下垫面水分与能量传输模式,大气科学,1999,23(4):449~461

  25. 刘树华,刘和平等,森林冠层上下湍流谱结构和耗散率,中国科学(D),1998,28(5):469~480

  26. 刘树华,刘和平,森林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数值模拟,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科技快报论文专栏),1998,4(2):199~201

  27. 刘树华,张云雁等,草原下垫面土壤—植被—大气物质、能量输送数值模拟研究,中国沙漠,1998,18(4):58~68

  28. 刘树华,张云雁,李森,草原下垫面土壤-植被-大气物质、能量输送数值模拟研究,中国沙漠,1998,18(4):58~68

  29. 刘树华,李森,刘立超,沙漠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动力模式,中国沙漠,1997,17(3):8~15

  30. 刘树华,李森,刘立超,卫星遥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环境生态系统监测与预测中的应用,中国沙漠,1997,17(3):1~7

  31. 刘树华,刘和平,刘辉志等,草原下垫面低层大气湍流结构,大气科学,1996,20(3):378~383

  32. 刘树华等,植被覆盖度对大气边界层热力影响的数值模拟,气象学报,1996,54(3):303~311

  33. 刘树华,刘和平,不同下垫面湍流输送计算方法的研究,应用气象学报, 1996,7(2):229~237

  34. 刘树华,黄子琛,刘立超,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中蒸散过程的数值模拟,地理学报,1996,51(2):118~126。

  35. 刘树华,黄子琛,刘立超,植被对近地面层水热交换影响的参数化模型,应用生态学报,1995,6(2):149~154

  36. 刘树华,马益民,农田近地面层CO2和湍流通量特征研究,气象学报,1997,55(2):187~199

  37. 刘和平,刘树华,朱廷曜,森林冠层湍流结构的特征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2):246-253

  38. 刘和平,刘树华,朱廷曜,森林冠层空气动力学参数的确定,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4)522~528

  39. 刘树华,黄子琛,刘立超,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率对边界层气候热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气象学报,1996,54(3):303~311

  40. 刘树华,戈壁夜间大气边界层的数值模拟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1(1):63~70

  41. 刘树华,洪钟祥,刘辉志,戈壁下垫面大气边界层温、湿结构的数值模拟,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1(3):345~350

  42. 刘树华,刘立超,荒漠地区不同下垫面的湍流输送,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1995,9,19-26

  43. 刘树华,黄子琛,刘立超等,空气动力学方法在湍流通量计算中的误差分析,气象,1995,21(3):3~6

  44. 刘树华,于鹏,熊康,南极瑞穗站辐射平衡及湍流通量特征,气象学报,1994,52(1):68~76

  45. 刘树华,张蔼琛,朱廷曜,东北林网地区廓线分布和湍流输送特征,地理学报,1994,49(2):167~173

  46. 刘树华,熊康,南极大气环流特征探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0(1):86~91

  47. 刘树华,熊康,南极瑞穗站太阳分光辐射及大气透明度状况,北京大学学报(自科学版),1994,30(1):92~97

  48. 刘树华,熊康,南极瑞穗站大气光学特征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0(1):98~105

  49. 刘树华,刘新民,李金贵,我国西北地区一次特大沙尘暴的初步分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0(5):583~588

  50. 刘树华,刘新民,高尚玉,沙尘暴天气成因的初步分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0(5):589~606

  51. 刘树华,辛国君,陈荷生,沙漠人工植被和流动沙丘小气候特征观测研究,干旱区地理,1994,17(1):16~23

  52. 刘树华,黄子琛,刘立超,土壤—大气界面热通量和水汽通量的数值计算,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1994,7:14~22

  53. 刘树华,辛国君,陈荷生等,沙坡头人工植被和流动沙丘上热量平衡观测研究,气象,1994,20(1):9~12

  54. 刘树华,陈荷生,近地面层湍流通量间接计算方法的比较,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9(5):615~622

  55. 刘树华,熊康,南极瑞穗站辐射特征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9(1):96-106

  56. 刘树华,陈荷生,近地面层湍流通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干旱区地理,1993,16(1):28~35

  57. 刘树华,熊康,南极瑞穗站的辐射特征,南极研究(中文版),1993,5(1):39~45

  58. 刘树华,辛国君,陈荷生等,人工植被和流动沙丘近地面层湍流通量的计算,气象,1993,19(9):9~13

  59. 刘树华,张霭琛,张宏升,陈重,刘和平,防护林地区近地面层湍流结构及其通量特征研究,气象学报,1992,50(4):431~440

  60. 刘树华,张霭琛,陈家宜,黑河试验中心区的气候特征,应用气象学报,1992,3(2):220~227

  61. 刘树华,崔艳,刘和平,土壤热扩散系数的确定及其应用,应用气象学报,1991,2(4):337~345

  62. 刘树华,张霭琛,陈重,刘和平,林网地区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的观测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27(1):79~88

  63. 刘树华,张霭琛,陈重,刘和平,近地面层中通量廓线关系的适用性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27(1):89~98

  64. 刘树华,张霭琛,风廓线曲率与理查孙数的关系,气象,1991,17(5):10~13

  65. 刘树华,张霭琛,陈家宜,防风林裸田与湿润农田热量平衡比较,气象,1990,16(12):15~20

  66. 刘树华,植被内部的风速分布规律和湍流交换特征,气象,1990,16(3):8~12

  67. 刘树华,农田水分蒸散计算方法的比较,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5(5):594~604

  68. 刘树华,麦田动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及其分析,气象,1989,15(7):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