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 同专业博导 同专业硕导
出生日期:1988-07-12
电子邮箱:
入职时间:2024-07-02
所在单位:北京大学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新奥工学大楼3060室
性别:男
联系方式:15311543268
学位:博士学位
职称:研究员
毕业院校:南京理工大学
学科: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通讯/办公地址 :
邮箱 :
2022-09-16曾获荣誉当选: 进入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1年度,2022年发布)
2023-09-16曾获荣誉当选: 进入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2年度,2023年发布)
2024-09-16曾获荣誉当选: 进入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3年度,2024年发布)
2015-04-07曾获荣誉当选: 美国航空航天学会最佳论文奖(AIAA Best Paper Award)
最后更新时间:..
点击次数:
影响因子:0.0
DOI码:10.7673/j.issn.1006-2793.2025.03.003
发表刊物:固体火箭技术
关键字:硼; 点火和燃烧模型; 微观界面反应; 宏观燃烧性能; 原位燃烧诊断
摘要: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如高超声速导弹理想的动力装置,近年来备受关注。该发动机通常以固体贫氧推进剂为动力来源,其主要成分包括硼、铝等高能燃料,以及少量氧化剂和黏结剂等。其中,硼的能量密度约是铝的2倍,能够显著提高比冲。然而,硼表面固有的、以及在点火和燃烧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氧化膜具有低熔点、高沸点的特性,难以在点火和燃烧过程中被快速移除,这阻碍了氧气的动态传输,进而导致硼点火困难、燃烧不充分。基于现有硼颗粒点火和燃烧模型,综述了硼的微观界面反应机制对其宏观点火与燃烧性能的影响,主要内容有:(1)硼点火和燃烧模型:系统总结从单颗模型到多颗粒团聚模型的现有点火和燃烧模型,揭示了粒径与压力对硼燃烧模式的调控规律;(2)微观界面构建:通过掺杂活性金属、表面包覆氧化物和氟化物等方式,构建硼的活性微观界面反应,提升硼的点火和燃烧性能;(3)微观界面反应表征:分析了硼氧化层的动态反应行为,以及氧化物、氟化物等不同添加物对硼燃烧产物分布的调控作用。当前的研究进展表明,通过不同方法构建活性微观界面,可显著提升硼的点火和燃烧性能; 通过不同的原位和非原位表征手段,可对比分析硼氧化膜的去除效果,优化燃烧产物分布。然而,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硼的宏观燃烧特性,而硼的活性微观界面无法与宏观燃烧特性相匹配,该部分的缺失不仅使相关的模型建立缺少关键数据支撑,无法建立硼氧化层的动态演化机制,也阻碍了对硼微观和宏观燃烧机制的理解。因此,展望了硼基固体燃料在原位微观动态表征技术和多尺度能量耦合等研究方向,拟通过实验与模拟的结合,深入揭示硼氧化层的动态微观演化机制,建立硼微观燃烧特性与宏观燃烧性能之间的关联,为开发更高能效的固体硼基燃料提供技术支持。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论文编号:1006-2793(2025)03-343-13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文献类型:J
卷号:48
期号:03
页面范围:343-355
是否译文:否
发表时间:202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