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官网  北京大学新闻网  English 
张波

副教授 同专业博导 同专业硕导

电子邮箱:

入职时间:2009-08-01

所在单位:北京大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职务:所长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逸夫二楼 3319 (学术办公室) 逸夫二楼 3138 (SEM-EBSD实验室) 逸夫二楼 3139 (TIMA实验室)

性别:男

联系方式:010-62758325

学位:理学博士学位

职称:副教授

主要任职:大陆动力学与资源工程研究所 所长

其他任职: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其他专业
固体地球物理学
构造地质学

学术荣誉:

2014当选: 全国优青

邮编 :

通讯/办公地址 :

办公室电话 :

邮箱 :

2021-01-01曾获荣誉当选: 2020年度GSA-Bulletin优秀审稿人

2014-08-01曾获荣誉当选: 2014获中国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2014-12-31曾获荣誉当选: 2014获“院长特别奖”

2013-12-30曾获荣誉当选: 2013获“龙软科技奖教金”

2013-05-04曾获荣誉当选: 2013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手机版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学生信息
栾天翔

发布时间:2022-04-28

在校时间:2020年9月10日-2025年6月30日

所学专业:构造与环境学

研究方向:新生代环境变化

介绍:亚洲季风和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形成是青藏高原隆升、全球气候变化和副特提斯海退缩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这些因素何时以及如何影响晚新生代亚洲内陆的环境变化仍存在争议。获取可靠的晚新生代亚洲内陆古气候与古环境演化对解析构造-气候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河西走廊是青藏高原东北缘重要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内发育的巨厚且基本连续的新生代河湖相沉积比较完整的记录了气候变化和构造变形信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地区。
我们选择已有磁性地层年代框架的沉积剖面,在利用重矿物组合结合前人发表的碎屑锆石 U-Pb 年龄谱和古流向证据对盆地物源变化进行限定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环境磁学、地球化学和光谱学进行古气候研究,并综合对比古气候、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原构造隆升历史,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TIMA重矿物含量分析并结合前人发表的碎屑锆石 U-Pb 年龄谱和古流向数据,认为盆地物源在在中中新世(~16 Ma)发生转变,与北祁连构造活动有关;
(2)盆地降水在17-14 Ma和11-8 Ma期间增加,通过综合对比盆地降水记录、构造时间和全球气候记录,认为前者与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有关,后者与高原隆升有关。

学历:研究生在读

学位:学士学位

状态:在校

学号:2001110617

入学日期:2020-09-10

毕业日期:2025-06-30

电子邮箱:2001110617@stu.pku.edu.cn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邮编:100871|邮箱:webmaster@pku.edu.cn|京ICP备05065075号-1|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47 号